第14章 晦明第十三
關燈
小
中
大
第14章 晦明第十三
卻說上元夜,國人沈酣之時,新帝於兩儀殿踐祚,改國號為永初,是為永初元年。
帝初登基,宣聖旨十二道,釋服天下臣民,令酒肉婚喪無禁,擇有情可原之徒赦,免地方郡王諸侯官吏等覲見。市井中傳言新帝體弱,竟得應驗——除國喪後,新帝卻仍未上朝,一切國事庶務,由內閣主理而已。
天子之事,高懸天上,時候一過便無人再過問。長安依舊是往日長安,三教九流,萬國來朝。百姓所樂道的,不過是什麽長樂坊最好的舞娘進了崔九宅、端王李正德日日宴飲而不再問政之類。
而今日多了一事,便是坊間傳言雍昌侯孟汀將妻子接到了長安。
聽聞那女子乃江陵人氏,孟汀在江陵平水患時所識,二人私定終身。孟汀上無父母,蒙先帝賜婚,結此連理,已然四年。此間雍昌侯鎮守雲中,到如今才返長安,擁戴新帝登基,萬事具備後,才將人接來。
“這麽編還是可信的。”許鶴山點評道,“老百姓就吃這麽一套,覺得侯爺夫人在江陵挖了這麽些年野菜,該進長安享享清福了。”
“把我接進來也算順理成章了。”李鑒沒骨頭似地倚在胡床側,說話時瞥了孟汀一眼。他穿著孟汀的黛色袍子,長發用楠木簪隨意地一綰,整個人沒形沒款的。
轉了一圈,還是回到退園。
偌大太極殿,他一日都沒有住過,更別提有什麽信得過的內監侍衛。且身居宮禁,同其他幾人的聯系便難免疏離,不便話語傳遞。大豫無事,他也不必日日擺架,幹脆一走了之。
只是,需要犧牲一下某人的清譽而已。
待許鶴山走了,孟汀闔上門,給李鑒將茶斟滿了。李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抓著胡床坐直些,聽孟汀訥訥道:“陛下,還是不妥吧。”
孟汀想起了那夜在錢府遇李鑒時對外人說的話,自知當時失言。此時拿這一點做文章,倒是未雨綢繆、將錯就錯。
在許鶴山那裏,這就是個說法而已。
而到孟汀這邊,閉眼就是十四夜裏。李鑒仍如三五年前,清臒削瘦,他一手便能環過李鑒的肩背。而他自己的心性,確乎改變太多。褪去執劍面端王的滿身淩銳,孟汀在李鑒身側,無措而笨拙。
他背對李鑒,將腰封束好,不敢回身。
“孟侯身當大略,為小節折腰何妨。”李鑒喝了他的茶,正色道,“我此刻無心戲耍於侯爺,先前在侯爺處見過數箱國事文告,按故事應要收歸朝廷。侯爺到底是權臣,寡人也只想在此借閱一二。”
孟汀並未應答。一旁侍立的謝之問看這情形,立馬行禮道:“鄙人這就引人去取。”
李鑒擡手謝過,見孟汀佩好刀,收拾了些巡營所需的令牌,正欲推門離開。他瞧出此君緘默之外的幾分顏色,故意在孟汀身後問:“先前聽難卻說那些文告是賀禮。如此貴重,賀誰的禮?”
孟汀已將門拉開一條縫。熹微晨光落在他臉上,外頭有風過竹林的蕭蕭聲。
賀新君,托國政。
這麽講又要被某人揶揄了。
思忖片刻,孟汀一揚眉,回首道:“娘子說笑了,不是賀禮,是補的聘禮。”
他微微露出些從前常翹的尾巴,這仿佛帶著點扳回一城的意味。李鑒一時失神,待聽孟汀的步子遠了,他把玩著手中茶盞,難自禁地竊笑出聲。
先前李鑒翻看文告賬目時,便瞧出了端倪,希圖以此抓住林伯斟的紕漏,斬斷李正德的右臂。但近日在長安,他自錢穆處得了些江陵聽不到的消息。
內閣要將鹽鐵收歸官營,這一點不假。只是改制推行較慢,現下只有陜西行省行此令。換而言之,大豫多數行省還是沿用從前的制式:富商巨賈在邊境買荒地開墾,可按畝數換取鹽引,獲得販運權。因而百姓負擔在鹽價而不在稅收,這是他先前想錯的一步,也可解釋為何名目中的平民稅收少有變化。
但紕漏依舊是會有的,甚至可能比李鑒想見的更明顯。
朝廷對記錄在案的名門與大賈直接收稅,另存一部孤帳,存放在戶部稅務司的庫中,年年更新。林伯禎身邊多的是明算科出身的博士,與他而言,在稅目或數額間做些不易發覺的變化易如反掌。
這樣淺顯的事理,他李鑒能想到,別人自然也想得到。然而端王在朝中樹大根深,官商間的金銀來往又素來隱晦。想在明面上翻這本賬,可是難上加難。
既如此,那自然要從暗處翻。
李正德跟在李長卿身邊,做過儲君的職事,耳目眾多,在朝中風雨不動。李鑒則早早被推至淵外,又被拽回,身側雖有孟汀持京畿兵權、錢穆於朝中掌舵,朝堂之內的秋毫卻難以查明。
他自知不可長久依仗於內閣,但此時最好的辦法便是稱病罷朝,使內閣暫代,自己便可以抽身去查明此事。
雍昌侯府的“賀禮”並非無緣無故。這必然是李長卿的一步棋——或者說,一道考驗。
上元宴不過是七級浮屠的第一層。唯有步步登臨,才能真正叩開天子門。
他將文告與卷宗理好,遣謝之問送回藏書閣,自己回房中研墨執筆。斟酌再三,他於帛書上寫:
“天下巡鹽。”
許鶴山前幾日送拜帖的飛奴還賴在窗欞遍,悠然啄食著李鑒盛來的半捧黃粱。
錢穆將半片帛書收於袖中。他再次整頓了衣冠,聽聞有人叩門扉,淡聲道:“進來。”
一個青年男子拉開門戶。他身著淺紅長袍,月眉圓眼,下巴上留有淡淡的須。他朝錢穆躬身行禮,言道:“恩師,車架已備好。”
今日內閣有政事會。
錢穆由那青年扶著上了馬車,挑簾望了一眼。錢府地處平康坊,但由於靠近宮禁,四周行人是不多的。這幾日倒多了些賣貨郎,眼看著沒甚生意,卻還是游蕩著不走。
“可要學生將他們驅走?”
“不必。”錢穆擡手道,“這樣熱鬧些。”
他的這位學生名為何昶,字平明,今年二十有六,通讀儒經,卻因父輩所事為算學,是明算科及第,在國子監任職,後又入了秘閣。錢穆以“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備於此一人”為由收其為門生,向僖宗保舉何昶入仕。六年之內,何昶便由一個九品下釋褐官一路升至通政司參議,為大豫非翰林而入閣的第一人。
“今日政事會,可是為了西羌?”
“然也。”錢穆頷首沈吟,“那邊恐怕更熱鬧些。”
何昶一開始並未明白老師的意思,直到他推開大同殿的門,然後被一卷飛過來的軍情狠狠砸了腦袋。
“三年之內,兩度西征,實乃窮兵黷武!”他的一位同僚唾沫橫飛,“聽聞先帝大去,西境有所小擾,有何怪哉?且令甘肅行省督司加強戍邊而已,難道還要為那些逡巡殘兵大舉征伐不成?”
“新帝初立,年少無功。”一人不緊不慢地對答,“趁此時機,出兵昆墟州,將蠻人一舉剿滅,可是封狼居胥的大好時機。同知還是多為當今聖上著想罷。”
何昶一眼便認出那說話的正是舊日端王府中的門客。他一哂,開口道:“看您的意思,莫不是還要將封狼居胥的機會留給孟侯啊?”
那人一怔,轉頭看到何昶與款款而來的錢穆。錢穆並未擡頭,只聽得殿中一眾“見過太傅”之聲。他將袖口折好,於主位坐下,道:“諸位,兵部來報,西羌近日於昆陵附近活動頻繁些,已令甘肅行省督軍傳令其都督府,使加強防衛。”
“我大豫盛世,竟然無力鏟除一個小小蠻族?退守之道,恐怕要傷天下丈夫之心罷!”
“大錯特錯!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我大豫於各族間一向懷柔,此時殺盡羌人,耗費錢糧不說,到時四方還有何族肯歸心於大豫!”
“就是因為懷柔!當斷不斷反受其亂!”
果然熱鬧非常。
在一片拋擲的書卷、筆桿和紛飛的唾沫星子間,錢語洋起身離開,何昶跟在他身後。二人向殿後走去,出了門便直奔秘閣。
耳邊終於清凈。何昶思忖良久,正欲對此用兵之事再作評價,只聽錢穆道:“平明,老夫還有一事相求。”
“學生不敢。”何昶一聽“求”字便有些慌,沈著氣作揖,“恩師盡管講,學生定畢力相助。”
“平明是明算科出身,算學想必精通。”錢穆道,“我此處,要你核查一本賬。”
“小事,小事。”何昶松了一口氣,“恩師只管叫學生,過幾日休沐,那時也行。”
“多謝。”錢穆拱手道,“此事是你一位同門所托,老夫左右想來,還是你最合適。”
何昶不好意思地笑笑,正欲謙虛幾句,那“同門”二字於腦中一晃,他心頭頓時揪緊。
錢穆是太傅,是帝師。
何昶有三個從未見過面的同門,其中一個,便是如今的......那一位。
先前聽聞安王府被東瀛人畫了陰符,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端王一派的挑釁,卻沒想到金吾禁軍會直接介入。孟氏將門三代,權勢滔天,竟能為這少年天子所用,可見其心術高深。
他急忙走到錢穆身前,提衣拜倒,卻不知要問什麽。錢穆抓著他的手肘,要將他拽起來,聽何昶顫聲道:“學生本是一介算生,得蒙恩師教導賞識,才有今日。本是刀山火海在所不辭,只是今日所托若是陛下之事,臣恐位卑力薄,愛莫能助,且不利於天子。”
“老夫知道。你有妻子,有重重顧慮。”
錢穆只是輕拍他的肩膀,引他入秘閣。秘閣一樓有讀書臺,已有人備好了熱茶,錢穆自先落座,給何昶斟了茶,道:“陛下的意思,是同我點名要你。”
天下皆知,何昶是朝堂上唯一一個明算出身的五品閣臣。
何昶手握著那婺州窯的青釉玉盞,垂眼盯著湯中懸浮的半片碎葉。錢穆自顧自刮沫,問:“平明,上元宴時你也在。憑一面之緣,你覺得天子是個怎樣的人?”
“微臣不敢妄議陛下......”
“平明但說無妨。”
何昶頗小心地呷了口茶。他回想起上元宴那場怪異的踐祚儀式,緩緩開口。
“學生覺得,陛下是個......”他頓了頓,“無情之人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卻說上元夜,國人沈酣之時,新帝於兩儀殿踐祚,改國號為永初,是為永初元年。
帝初登基,宣聖旨十二道,釋服天下臣民,令酒肉婚喪無禁,擇有情可原之徒赦,免地方郡王諸侯官吏等覲見。市井中傳言新帝體弱,竟得應驗——除國喪後,新帝卻仍未上朝,一切國事庶務,由內閣主理而已。
天子之事,高懸天上,時候一過便無人再過問。長安依舊是往日長安,三教九流,萬國來朝。百姓所樂道的,不過是什麽長樂坊最好的舞娘進了崔九宅、端王李正德日日宴飲而不再問政之類。
而今日多了一事,便是坊間傳言雍昌侯孟汀將妻子接到了長安。
聽聞那女子乃江陵人氏,孟汀在江陵平水患時所識,二人私定終身。孟汀上無父母,蒙先帝賜婚,結此連理,已然四年。此間雍昌侯鎮守雲中,到如今才返長安,擁戴新帝登基,萬事具備後,才將人接來。
“這麽編還是可信的。”許鶴山點評道,“老百姓就吃這麽一套,覺得侯爺夫人在江陵挖了這麽些年野菜,該進長安享享清福了。”
“把我接進來也算順理成章了。”李鑒沒骨頭似地倚在胡床側,說話時瞥了孟汀一眼。他穿著孟汀的黛色袍子,長發用楠木簪隨意地一綰,整個人沒形沒款的。
轉了一圈,還是回到退園。
偌大太極殿,他一日都沒有住過,更別提有什麽信得過的內監侍衛。且身居宮禁,同其他幾人的聯系便難免疏離,不便話語傳遞。大豫無事,他也不必日日擺架,幹脆一走了之。
只是,需要犧牲一下某人的清譽而已。
待許鶴山走了,孟汀闔上門,給李鑒將茶斟滿了。李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抓著胡床坐直些,聽孟汀訥訥道:“陛下,還是不妥吧。”
孟汀想起了那夜在錢府遇李鑒時對外人說的話,自知當時失言。此時拿這一點做文章,倒是未雨綢繆、將錯就錯。
在許鶴山那裏,這就是個說法而已。
而到孟汀這邊,閉眼就是十四夜裏。李鑒仍如三五年前,清臒削瘦,他一手便能環過李鑒的肩背。而他自己的心性,確乎改變太多。褪去執劍面端王的滿身淩銳,孟汀在李鑒身側,無措而笨拙。
他背對李鑒,將腰封束好,不敢回身。
“孟侯身當大略,為小節折腰何妨。”李鑒喝了他的茶,正色道,“我此刻無心戲耍於侯爺,先前在侯爺處見過數箱國事文告,按故事應要收歸朝廷。侯爺到底是權臣,寡人也只想在此借閱一二。”
孟汀並未應答。一旁侍立的謝之問看這情形,立馬行禮道:“鄙人這就引人去取。”
李鑒擡手謝過,見孟汀佩好刀,收拾了些巡營所需的令牌,正欲推門離開。他瞧出此君緘默之外的幾分顏色,故意在孟汀身後問:“先前聽難卻說那些文告是賀禮。如此貴重,賀誰的禮?”
孟汀已將門拉開一條縫。熹微晨光落在他臉上,外頭有風過竹林的蕭蕭聲。
賀新君,托國政。
這麽講又要被某人揶揄了。
思忖片刻,孟汀一揚眉,回首道:“娘子說笑了,不是賀禮,是補的聘禮。”
他微微露出些從前常翹的尾巴,這仿佛帶著點扳回一城的意味。李鑒一時失神,待聽孟汀的步子遠了,他把玩著手中茶盞,難自禁地竊笑出聲。
先前李鑒翻看文告賬目時,便瞧出了端倪,希圖以此抓住林伯斟的紕漏,斬斷李正德的右臂。但近日在長安,他自錢穆處得了些江陵聽不到的消息。
內閣要將鹽鐵收歸官營,這一點不假。只是改制推行較慢,現下只有陜西行省行此令。換而言之,大豫多數行省還是沿用從前的制式:富商巨賈在邊境買荒地開墾,可按畝數換取鹽引,獲得販運權。因而百姓負擔在鹽價而不在稅收,這是他先前想錯的一步,也可解釋為何名目中的平民稅收少有變化。
但紕漏依舊是會有的,甚至可能比李鑒想見的更明顯。
朝廷對記錄在案的名門與大賈直接收稅,另存一部孤帳,存放在戶部稅務司的庫中,年年更新。林伯禎身邊多的是明算科出身的博士,與他而言,在稅目或數額間做些不易發覺的變化易如反掌。
這樣淺顯的事理,他李鑒能想到,別人自然也想得到。然而端王在朝中樹大根深,官商間的金銀來往又素來隱晦。想在明面上翻這本賬,可是難上加難。
既如此,那自然要從暗處翻。
李正德跟在李長卿身邊,做過儲君的職事,耳目眾多,在朝中風雨不動。李鑒則早早被推至淵外,又被拽回,身側雖有孟汀持京畿兵權、錢穆於朝中掌舵,朝堂之內的秋毫卻難以查明。
他自知不可長久依仗於內閣,但此時最好的辦法便是稱病罷朝,使內閣暫代,自己便可以抽身去查明此事。
雍昌侯府的“賀禮”並非無緣無故。這必然是李長卿的一步棋——或者說,一道考驗。
上元宴不過是七級浮屠的第一層。唯有步步登臨,才能真正叩開天子門。
他將文告與卷宗理好,遣謝之問送回藏書閣,自己回房中研墨執筆。斟酌再三,他於帛書上寫:
“天下巡鹽。”
許鶴山前幾日送拜帖的飛奴還賴在窗欞遍,悠然啄食著李鑒盛來的半捧黃粱。
錢穆將半片帛書收於袖中。他再次整頓了衣冠,聽聞有人叩門扉,淡聲道:“進來。”
一個青年男子拉開門戶。他身著淺紅長袍,月眉圓眼,下巴上留有淡淡的須。他朝錢穆躬身行禮,言道:“恩師,車架已備好。”
今日內閣有政事會。
錢穆由那青年扶著上了馬車,挑簾望了一眼。錢府地處平康坊,但由於靠近宮禁,四周行人是不多的。這幾日倒多了些賣貨郎,眼看著沒甚生意,卻還是游蕩著不走。
“可要學生將他們驅走?”
“不必。”錢穆擡手道,“這樣熱鬧些。”
他的這位學生名為何昶,字平明,今年二十有六,通讀儒經,卻因父輩所事為算學,是明算科及第,在國子監任職,後又入了秘閣。錢穆以“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備於此一人”為由收其為門生,向僖宗保舉何昶入仕。六年之內,何昶便由一個九品下釋褐官一路升至通政司參議,為大豫非翰林而入閣的第一人。
“今日政事會,可是為了西羌?”
“然也。”錢穆頷首沈吟,“那邊恐怕更熱鬧些。”
何昶一開始並未明白老師的意思,直到他推開大同殿的門,然後被一卷飛過來的軍情狠狠砸了腦袋。
“三年之內,兩度西征,實乃窮兵黷武!”他的一位同僚唾沫橫飛,“聽聞先帝大去,西境有所小擾,有何怪哉?且令甘肅行省督司加強戍邊而已,難道還要為那些逡巡殘兵大舉征伐不成?”
“新帝初立,年少無功。”一人不緊不慢地對答,“趁此時機,出兵昆墟州,將蠻人一舉剿滅,可是封狼居胥的大好時機。同知還是多為當今聖上著想罷。”
何昶一眼便認出那說話的正是舊日端王府中的門客。他一哂,開口道:“看您的意思,莫不是還要將封狼居胥的機會留給孟侯啊?”
那人一怔,轉頭看到何昶與款款而來的錢穆。錢穆並未擡頭,只聽得殿中一眾“見過太傅”之聲。他將袖口折好,於主位坐下,道:“諸位,兵部來報,西羌近日於昆陵附近活動頻繁些,已令甘肅行省督軍傳令其都督府,使加強防衛。”
“我大豫盛世,竟然無力鏟除一個小小蠻族?退守之道,恐怕要傷天下丈夫之心罷!”
“大錯特錯!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我大豫於各族間一向懷柔,此時殺盡羌人,耗費錢糧不說,到時四方還有何族肯歸心於大豫!”
“就是因為懷柔!當斷不斷反受其亂!”
果然熱鬧非常。
在一片拋擲的書卷、筆桿和紛飛的唾沫星子間,錢語洋起身離開,何昶跟在他身後。二人向殿後走去,出了門便直奔秘閣。
耳邊終於清凈。何昶思忖良久,正欲對此用兵之事再作評價,只聽錢穆道:“平明,老夫還有一事相求。”
“學生不敢。”何昶一聽“求”字便有些慌,沈著氣作揖,“恩師盡管講,學生定畢力相助。”
“平明是明算科出身,算學想必精通。”錢穆道,“我此處,要你核查一本賬。”
“小事,小事。”何昶松了一口氣,“恩師只管叫學生,過幾日休沐,那時也行。”
“多謝。”錢穆拱手道,“此事是你一位同門所托,老夫左右想來,還是你最合適。”
何昶不好意思地笑笑,正欲謙虛幾句,那“同門”二字於腦中一晃,他心頭頓時揪緊。
錢穆是太傅,是帝師。
何昶有三個從未見過面的同門,其中一個,便是如今的......那一位。
先前聽聞安王府被東瀛人畫了陰符,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端王一派的挑釁,卻沒想到金吾禁軍會直接介入。孟氏將門三代,權勢滔天,竟能為這少年天子所用,可見其心術高深。
他急忙走到錢穆身前,提衣拜倒,卻不知要問什麽。錢穆抓著他的手肘,要將他拽起來,聽何昶顫聲道:“學生本是一介算生,得蒙恩師教導賞識,才有今日。本是刀山火海在所不辭,只是今日所托若是陛下之事,臣恐位卑力薄,愛莫能助,且不利於天子。”
“老夫知道。你有妻子,有重重顧慮。”
錢穆只是輕拍他的肩膀,引他入秘閣。秘閣一樓有讀書臺,已有人備好了熱茶,錢穆自先落座,給何昶斟了茶,道:“陛下的意思,是同我點名要你。”
天下皆知,何昶是朝堂上唯一一個明算出身的五品閣臣。
何昶手握著那婺州窯的青釉玉盞,垂眼盯著湯中懸浮的半片碎葉。錢穆自顧自刮沫,問:“平明,上元宴時你也在。憑一面之緣,你覺得天子是個怎樣的人?”
“微臣不敢妄議陛下......”
“平明但說無妨。”
何昶頗小心地呷了口茶。他回想起上元宴那場怪異的踐祚儀式,緩緩開口。
“學生覺得,陛下是個......”他頓了頓,“無情之人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